公积金绝非“富人俱乐部”

2006-12-30 00: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

    公积金绝非“富人俱乐部”

住房公积金网//www.gjj123.com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住房公积金网//www.gjj123.com

    无论从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性质,还是从该制度的设置,特别是从其实施结果来看,世行报告的否定性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11月14日,世界银行发表的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季报》中,对中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了评述,其主要结论是“住房公积金主要使较高收入家庭得益”。对此,我们持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推动中国住房制度的改革、改善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方面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www.gjj123.com

(一)住房公积金制度更有效、更公平 住房公积金网//www.gjj123.com

  众所周知,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系由国家出资建造、工作单位分配的,俗称福利分房。但“粥少僧多”,很多人等候多年还轮不到分房,当年大多数城镇居民居住之拥挤、条件之差,还是历历在目的,这种局面是无法长期维持下去的。上一任政府组织了有关人员考察、借鉴了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于1991年在上海试行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其他城市也先后推行了这一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整个住房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住房福利制转变为住房商品化和住房分配货币化,具体地说,原先的实物分配变为货币收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职工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需求和偏好用货币化的收入在逐步形成的房屋市场上自主地购房。这种做法是完全符合改革的根本思路,即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根本基础。因而从本质上说,它更为有效率也更为公平。在福利分房时,相当一部分城镇职工迟迟分不到房,甚至一辈子也分不到房,难道更有效、更公平吗? //www.gjj123.com

  中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强制性的,既要求城镇在职职工必须将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建设部等规定5%—12%)存入该计划的个人账户,其所在单位也必须将同样的余额缴纳进该职工的账户。各级政府不注入现金但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个人和企业(单位)所缴金额免交所得税,资金的积累及提取都免税。这个制度是面向所有城镇职工的,没有所有制之分,也没有收入高低之分。有些人现在批评说,公积金制度没有起到扶贫作用,其实,它本来就不是一个扶贫计划。至于后来出现的一些现象,如,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参加该计划的比例较高,非正规就业参加的比例较低,并不是公积金制度设计本身造成的,而是其它一些因素所造成的。 住房公积金网//www.gjj123.com

  尤为重要的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实行十几年来,在解决普通老百姓的住房方面成效如何?我们认为,它在推动中国住房制度的改革,改善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方面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以最早实行该制度的上海为例,公积金的使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于公积金刚开始归集,资金量不是很大,一些单位需要资金为职工建房,特别是建造安居房、解困房,市公积金中心就将归集到的资金贷款给这些单位。就此一项,共有40多万户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第二阶段,国家为推行住房商品化,鼓励城镇居民购买居住的公房,当时工资普遍较低,职工的积蓄不够购房,市公积金中心就给这些职工贷款或允许他们提款,这样在购买公房的180万户家庭中,有120万余户家庭以住房公积金得益。第三阶段,从1999年开始,根据有关规定,公积金只能用于贷款购房,到今年8月底,上海累计共有94万户家庭获得了公积金贷款。当然,上述三个阶段中,直接或间接从公积金中获益的人是有重复的。最常见的情况时,售后公房的拥有者在二级市场上出售公房,获得首付款,然后从公积金中心贷款,从而进一步改善住房条件。扣除这些重复,估计全市315万户家庭中,约有三分之二家庭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从住房公积金制度中获益。总不能说三分之二的家庭都是较高收入或富人吧!

住房公积金网//www.gjj123.com

有用(0) 没用(0)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